科研動態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線蟲學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辦
11月4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線蟲學學術研討會在西安開幕,來自美國、英國、新西蘭、菲律賓、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埃及等國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各省農科院等60多個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涉農企業代表等160多人參會?! ?/p>
此次研討會以“作物線蟲區域防控與糧食安全”為主題,旨在探討跨境植物線蟲病害理論與應用研究熱點、加強檢疫性線蟲防控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植物線蟲學研究人員在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中的方法、技術及信息交流,加強世界各國植物線蟲學研究工作者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p>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陜西省生物農業研究所、中國病理學會植物病原線蟲專業委員會、植物病蟲害綜合治理全國重點實驗室主辦,陜西省植物線蟲學重點實驗室、陜西省植物保護學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承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教授作專題報告。
在當天的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教授作了《植物病害綠色防治的進展與挑戰》的大會報告。在為期3天的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將圍繞南方根結線蟲、象耳豆根結線蟲、擬禾本科根結線蟲、松材線蟲等植物寄生性線蟲的相關研究,以及線蟲發生規律及現狀、線蟲與植物的互作機理、生物防治及綜合防控等問題展開深入交流?! ?/p>
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陜西省科學院副院長陳怡平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這次研討會以“作物線蟲區域防控與糧食安全”為主題,開展跨國界、跨學科的學術交流研討,體現了我們對植物第二大病原物--線蟲所造成危害的重視,對線蟲研究水平共同進步的美好愿景,對依靠科技創新驅動農業強國建設的責任擔當?! ?/p>
線蟲是一種肉眼看不見的無脊椎線形的蠕蟲,全世界線蟲種類估計在50萬種以上,其種類數量僅次于昆蟲。其中,危害作物的線蟲就達幾千種,造成的損失巨大。據世界糧農組織估計,全世界每年因線蟲危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750億美元?! ?/p>
目前線蟲已經成為農作物的第二大病害,其種類繁多,寄主廣泛,防治困難,幾乎危害所有的糧食和經濟作物,每年都會給糧食、蔬菜、水果、中藥材等農業支柱產業造成嚴重損失。感染了根結線蟲的作物,根上會形成很多腫瘤,也被稱為作物的癌癥,它會導致作物減產甚至減收?! ?/p>
植物有害線蟲防治是植物保護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國家重點學科和一級學科。2018年9月,陜西植物線蟲學重點實驗室通過專家論證,成為全國首個建在田間地頭的省級重點實驗室,并于今年8月通過驗收。
大會墻報研究報告。
陜西植物線蟲學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李英梅研究員接受媒體采訪。照片均由張行勇攝
在建設期間,陜西植物線蟲學重點實驗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首次開展了秦嶺南麓中藥材根結線蟲病普查,發現了6個陜西新記錄寄主,明確了根結線蟲是中藥材連作障礙的主要原因;證實了南方根結線蟲已擴展至北溫帶,象耳豆根結線蟲呈北擴西進的趨勢;解析了南方根結線蟲對低溫馴化的響應機制及孢囊線蟲關鍵致病基因;在理論研究基礎上,選育出抗根結線蟲番茄品種8個,研發出生防殺線劑2個,構建了設施蔬菜和獼猴桃根結線蟲可持續綠色防控技術體系。據了解,該實驗室承擔各類科研項目47項,爭取經費1600余萬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4項;發表論文44篇,其中SCI論文17篇;出版著作6部;申請專利16件。